详解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2023-10-16 17:46:18 2
五行学说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
木的特性:古人称“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火的特性:古人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土的特性: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
金的特性;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水的特性: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什么是五行
古曰金木水火土为五行
中医的五行学说是什么?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成就,五行学说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个哲学范畴来概括客观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属性,并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动态模式来说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和转化规律。五行学说中以五脏配五行即:肝与木、心与火、脾与土、金与肺、水与肾。五脏与五行相生相克应保持相对平衡和稳定,和谐相处。如果五脏与五行发生失调,出现太过、不及或反侮,也会致疾病的发生,这对于推断疾病的好转和恶变,治疗方法,提供了充足依据。中医主要运用五行学说阐述五脏六腑间的功能联系以及脏腑失衡时疾病发生的机理,也用以指导脏腑疾病的治疗。
五行于中医则体现了具备这五种属性的人体五大系统的相互关系。木火土金水这五个符号分别代表肝心脾肺肾所统领的五大系统。中医不是研究微观的病毒细菌如何作用于人体的理论而是研究人体整体的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中药,按摩,针灸,甚至心理作用去调节各个系统之间的平衡,以此保持身体健康。
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胜复、相侮、相乘、母子相及。
五行学说具体说些什么?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所谓五行学说,即是古人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学说亦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各个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即;土旺木衰,木受水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叫反侮。从季节而言,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而在每个季节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后十八天,则是属于四季土。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气候分为风寒暑湿燥,风属木,寒属水,暑属火,湿属土,燥属金。颜色分为青红黄白黑,青属木,红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其他颜色亦不过是青红黄白黑的变奏。味道分为酸苦甘辛咸,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人体分为五脏五腑,五脏是心、肝、肺、脾、肾,五腑是小肠、大肠、胃、胆、膀胱,心和小肠属火,肺和大肠属金,脾和胃属土,肝和胆属木,肾和膀胱属水。 情绪分为怒喜思悲恐,其中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中医学很早就从唯物辩证的观点出发,明确地把五行学说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来看待,认为宇宙的运动变化,都不能脱离五行的规律。根据五行学说的观点,古人认为宇宙自然界都是由这五种属性的物质所构成,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属性物质进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同样受到了五行学说的极其深刻的影响,因之同阴阳学说一样亦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答案补充阴阳源於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以五行配五脏对五行学说的内容有了详尽的记载,但这里记载的五行学说是否就是真正的五行学说呢?它是如何起源的呢?长期以来,历代医学家由于儒家尊师重教的思想的影响,既对五行学说的起源没有明确的答案,又对五行学说的内容只知继承《黄帝内经》的记载,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对五行学说的内容都是通过五角星图形来解释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
中国的五行学说是什么?子午卯酉指的又是什么?
中国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观,子午卯酉则是古代的时间。具体解释如下:
01.五行学说我国的五行学说就是我国古代用于在中医、占卜等方面,阐述各种事物之间的运行关联,从而将人与自然万物联系在一起的一种宏大的物质观。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提出。
五行:金、木、水、火、土。世间万物都由这五种元素构成,五行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五行之间有相生关系,也有相克的关系,我们的祖先探究着这种相生相克,来解释事物之间的各种变化。
02.子午卯酉子午卯酉则是我国古代的表达时间的方法,子午卯酉分别对应着夜晚、中午、早晨、傍晚。和现在的时间相对应的话,子时就是半夜的23:00-1:00,午时则是中午的11:00-13:00,卯时是在清晨的5:00-7:00,酉时是傍晚的17:00-19:00。
如果联系上文的五行来说的话,子午卯酉在风水八字中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子时在北,五行为水;午时在南,五行为火;卯时在东,五行为木;酉时在西,五行为金。所以子和午是相克的,卯和酉是相克的。
03.天干地支和五行子午卯酉分别就是地支中的一、七、四、十位,天干地支是我国古代的纪年历法,源自于古时候的人们对天象的观察,后来和五行相结合,一起用于中医学和占卜等地方。
金木水火土在天干中的位置表示就是:东南西北分别为木、火、金、水,而土在正中心的位置上。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了五行是一种物质观,子午卯酉代表的是一种时间观,古人将物质观和时间观相结合,就形成了当时他们的世界观。
五行学说具体说些什么?
五行,即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所谓五行学说,即是古人用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为代表来归类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相互资生、相互制约的关系来论述和推演事物之间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的运动变化规律。五行学说亦是我国古代的唯物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五行学说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他们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自然界各个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五行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声:角、徵、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脏:肝、心、脾、肺、肾;五情:喜、乐、欲、怒、哀;五常:仁、礼、信、义、智等等,每种事情的五项内容都分别显示出木、火、土、金、水的五行顺序。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生成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顺序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五行生克中,并不只存在顺克,如旺克衰,强克弱,有时也会出现逆克,衰克旺,弱克强的现象。即;土旺木衰,木受水克;木旺金衰,金受木克;水衰火旺,水受火克;土衰水旺,土受水克;金旺火衰,火受金克。这叫反侮。从季节而言,春天属木,夏天属火,秋天属金,冬天属水,而在每个季节之始,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后十八天,则是属于四季土。方位分为东南西北中,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土。气候分为风寒暑湿燥,风属木,寒属水,暑属火,湿属土,燥属金。颜色分为青红黄白黑,青属木,红属火,黄属土,白属金,黑属水。其他颜色亦不过是青红黄白黑的变奏。味道分为酸苦甘辛咸,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人体分为五脏五腑,五脏是心、肝、肺、脾、肾,五腑是小肠、大肠、胃、胆、膀胱,心和小肠属火,肺和大肠属金,脾和胃属土,肝和胆属木,肾和膀胱属水。 情绪分为怒喜思悲恐,其中怒属木,喜属火,思属土,悲属金,恐属水。中医学很早就从唯物辩证的观点出发,明确地把五行学说作为宇宙的普遍规律来看待,认为宇宙的运动变化,都不能脱离五行的规律。根据五行学说的观点,古人认为宇宙自然界都是由这五种属性的物质所构成,各种事物或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属性物质进行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医学理论体系在其形成过程中,同样受到了五行学说的极其深刻的影响,因之同阴阳学说一样亦成为中医学独特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术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答案补充阴阳源於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认为万物都有阴阳两个对立面,以阴阳来解释自然界的各种现象,例如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阴阳的对立和统一,是万物发展的根源。凡是旺盛、萌动、强壮、外向、功能性的,均属阳;相反,凡是宁静、寒冷、抑制、内在、物质性的,均属阴。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以五行配五脏对五行学说的内容有了详尽的记载,但这里记载的五行学说是否就是真正的五行学说呢?它是如何起源的呢?长期以来,历代医学家由于儒家尊师重教的思想的影响,既对五行学说的起源没有明确的答案,又对五行学说的内容只知继承《黄帝内经》的记载,不敢提出任何异议,对五行学说的内容都是通过五角星图形来解释木火土金水之间的生克制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