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先生本草太岁一盒(本草纲目太岁介绍)
2024-01-14 15:11:24
太岁是什么???
【“太岁”的几种含意】 (1) ∶木星的别称,古代用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纪年,一周是十二年 (2) ∶传说中神名。古代迷信,认为太岁之神在地,与天上岁星(木星)相应而行,因此兴建工程等要躲开太岁的方位,否则就要不吉利 (3) ∶一种特殊的生物 【一·木星与“太岁头上动土”】 古人把木星称为“太岁”(或岁星一周天(实际是11.86年),并划分周天为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经一次,都有特定的名称,说太岁某一年在某一方,这一方就不能动土搞建筑,否则触犯了太岁,就会招来灾祸。后来,人们把别人侵犯自己怒斥为“太岁头上动土”,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这一说法早在宋朝就已有之。元末明初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就曾提到过:朱武和陈达、杨春在少华山落草之后,为了打劫钱粮供山寨使用,预备与官军对敌。朱、杨要打蒲城县,陈达不听朱、杨的劝告,坚持要从史进所住的史家村借条路去打华阴县。路经史家村时,史进召集众庄客截住道路,对陈达喝道:“你也须有耳朵,好大胆,直来太岁头上动土。”敢这样说的当然就是有来头的人,书中所讲的陈达的确不是史进的对手,结果被史进擒获。 【二·太岁之神】 太岁,为道教神明的尊称,又称太岁星君,或者岁君。太岁就是天上的木星,因为木星每十二个月运行一次,所以古人称木星为岁星或太岁;太岁又称太岁星君,它既是星辰,也是民间奉祀的神灵。 中国传统的纪年方法叫干支纪年法,它是由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依次轮流搭配而成。始于甲子,终于癸亥。一个轮回需要60年,称为六十甲子。 传说在这60年里面,每一年天上都会派一位神仙出来值年,他负责掌管这一年人间的福与祸,也掌管这一年出生的人一生的旦夕祸福,老百姓尊称这些神仙为值年太岁,60年就有60位太岁,所以统称为60甲子神。 太岁神从南北朝开始就有六十位,到了清代初期六十位太岁的名字全部更换,成了现在各地有安奉太岁的庙宇里面的六十太岁。 【犯太岁、冲太岁、刑太岁】 一般人的年庚,若与值年太岁相同,民间称为犯太岁,年庚对冲者,则叫冲太岁;诗曰: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因此,无论是那一种,在那一年里必定百事不顺,事业多困厄,身体多病变,因此务必要拜奉太岁星君以保平安。 六十甲子各有岁神轮值,而当年轮值之岁神称为值年太岁,如想知道自己的值年太岁,只需找出自己在六十甲子所属的名称,便可找出自己的值年太岁。 什么叫做犯太岁?犯其实即是冲,「冲」亦分为「年冲」及「对冲」。“年冲”即是指生肖之年,例如今年是蛇年,属蛇者即为年冲; “对冲”即是指生肖之年再加上六年,“对冲”又叫“六冲”,即子午冲、丑未冲、寅申冲、卯酉冲、辰戌冲、巳亥冲;以辛巳蛇年为例,巳与亥为相冲,因此肖猪的人仕在辛巳蛇年,便是“对冲”,犯了太岁;凡是遇到“年冲”或“对冲”的生肖,都要到庙里拜太岁,才会诸事顺吉。 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生年如与流年所属生肖相差三年,便是刑克,即与流年太岁“偏冲”。古语有云:太岁当头坐,无喜恐有祸。例如蛇年,肖蛇为太岁,肖猪为冲太岁,而肖猴和虎为“偏冲”太岁。 【三·不明生物—“太岁”】 “太岁”是一种存在于地球上的不明生物体,它的存在、作用和影响在生物学界始终有争议。 它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生命进化过程中的原生质生物。或者说,太岁是可能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太岁长什么样子?
太岁是一种生命演化过程中介于原始菌类向植物动物演化过程中的粘菌复合体。这个结论说明了什么呢?你看这是一株植物,这是一个动物,这是一株真菌,它们都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原生质生物生活在水中能够游动,它既可以像动物一样通过吞噬其他的生物生活,也可以像植物一样通过光合作用生活。前一种叫异样功能,后一种叫自养功能。后来随着演化按两个方面发生分化: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自养功能加强,运动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绿藻由之发展成植物界。另一部分原生质生物运动功能和异养功能加强,自养功能退化进化到单细胞原生动物,由之发展到动物界。这个粘菌复合体,它的细胞结构和原始的鞭毛细胞的结构非常相似,不同的是这种细胞不含光合色素,按《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藻)类植物和原生动物之间。也就是说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左拐呢就会发展到植物界,右拐呢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变成了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由于非常少见,一直是生物演化研究的一个盲点,所以它对研究生命演化过程十分有意义。
太岁是什么?
太岁,本为道教神明的尊称,是对应天上地下的神煞领导。后被引用为“神煞论”来推断人的运程。古书云:’’岁摄兵权,�
人生死。”又云:”逢太岁之年,无喜必有祸。”或云:”反吟伏吟,涕泣零零。”等等之论点。 流年太岁?
流年,是指一年一年不停地替换。
流年太岁,共有60位〈以十天干配十二地支,组合而成〉,每一位太岁都有衪的姓名,而顺序值年,周而复始,循环不息,故又称“值年使者”。
流年太岁,是司管人间一年之吉凶祸福的岁君。古书云:”太岁如君,为众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 2002壬午马年有四个生肖犯太岁 马人—犯刑、鼠人—犯冲 兔人—犯破、牛人—犯害 “刑”:有刑律、刑伤之意;抵触相刑,亦称伏吟。 “�”:有�击、对抗之意;交战相�,亦称反吟。 “破”:有损坏、破裂之意。“害”:有不和、不合之意。
无论是犯刑、冲、破、害者,皆受到流年太岁的影响,会导致官非纠缠、仕途阻滞、投资失利、情绪波动、人事不和及感情离合、严重者有意外血光之灾等情况出现。
除此之外,壬午年之太岁姓路名明。若有人叫路明、姓路或名明;则须注意触犯太岁姓名的名讳。 化解太岁之凶力。可拜太岁作福,以求趋吉避凶。 亦可求取“化太岁灵符”,以保护身平安。
不过
“在太岁头上动土”是中国的一句老话,它表明一种文化忌讳。过去人们认为,不信这种忌讳、真的会招致灾祸。唐代《酉阳杂俎》一书记载:有个叫王丰的人,“于太岁头上掘坑,见一肉块,大如牛,蠕蠕而动,遂填,其肉随填而长。丰惧,弃之。经宿,长塞于庭。丰兄弟奴婢数日内悉暴卒,唯一女存焉。”
《广异记》中也说:晃良贞不怕鬼怪,每年者要在“太岁”头上挖土。有一次挖出肉块,用鞭子打了几百下,扔到大路上了。当夜有人看见有些神人骑马坐车来慰问那肉块,并问:“太岁兄,你为什么受他辱打而不报仇呢?”回答是:那人血气方刚,我也没办法。天明后“太岁”就不见了。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人们看作是一种神秘莫测的力量,一种能在冥冥之中支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它无影无踪,而又无处不在。其实,“太岁”实际上是古代人假设的一种天体。作为一种具体的生物,“太岁”是真实存在的。
在《山海经》、《本草纲目》等古籍中均有详尽记载,称其为“肉芫”,“视肉”、“土肉”、“聚肉”、“封”等。在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中,就有对“肉芫”的记载:“聚肉有眼而无胃,与彼马勒颇相仿佛,奇在不尽,食人薄味。”晋代著名学者郭璞在注释《山海经》时,对“视肉”做的解释是:“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唐代著名学者虞世南的《北堂书抄》中也有一条关于“土肉”的记载,他的史料转录于《临海异物志》,文中说:“土肉,正黑,大如小儿,臂长五寸,中有腹,无口目,有三十足,大如钗股,浚克食。”
到了明代,名医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肉芫”收入“菜”部“芫”类,称其为“本经上品”,并将芫分为五类,其中对“肉芫”是这样描述的:“肉芫状如肉,附于大石,头尾俱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同时,《本草纲目》“芫”类条目中还列举了几部以“芫”为主的药方,说明“芫”类对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疗效,其共同特点是:“久食,轻身不老,延年神仙。”
据吉林大学微生物专家解释,俗称的“太岁”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粘细菌,生活于土壤中,生命力极强,是自然界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细菌复合体。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发现的这块“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对此,专家称,它其实是一个有生命的、低等菌类混合体,与《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的“肉芫”不能简单划等号。 本报今天以《“太岁”驾临南部山区?》为题,对在西营镇中阁老村发现的一个不明生物进行了报道,引起了很多市民的兴趣,大家说法不一。记者就有关问题向山东大学生物专家卢浩泉教授求证。卢教授以前曾接触、研究过这类东西。卢教授告诉记者,被百姓说成“太岁”的东西,很可能是一个由粘菌、真菌、细菌等组成的菌类混合体,南方较多北方较少,但不管在哪,只要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适宜,就会出现。今年降雨量较大,南部山区山村出现这个东西并不稀奇。至于当地百姓说的“太岁”能发出像青蛙一样的叫声,卢教授说,有可能是菌落里面夹有空气,当人用脚踩时,气体受挤排出而发出的声音。另外,因为菌群也是一个生命体,要与周围的环境进行新陈代谢,出现代谢物是正常的;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适宜菌群生长时,它也会慢慢腐烂、解体。 卢教授还称,这类菌群没有多少实际价值,不能与《本草纲目》等古籍上的记载完全划等号。
什么是太岁??
2004年4月20日,内蒙古巴音淖尔市临河区农民张永平与妻子在送树苗的路上捡到一个圆乎乎的不明物体,初看像石头,用力压却软乎乎的。夫妇俩将它带回家并洗净后,这个东西变得柔软而透明,摸上去黏滑而有弹性。去年下半年的一天,鸡把这个东西的皮给掏烂了,可它被重新放到水里后,身上的伤痕竟慢慢地消失了。这一变化使夫妇俩觉得这“怪物”应该是活的。直到有一天,一个外乡人来访,告诉夫妇俩这个东西叫“太岁”。夫妇俩觉得浸泡“太岁”的水扔掉可惜,决定尝一尝。张永平的妻子喝了几次以后,发现自己一到晚上头就痛的毛病减轻了。张永平家发现所谓“太岁”和泡“太岁”的水能治病的消息,很快就在当地流传,很多媒体都进行不同程度的报道。
2005年7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黄亦存、保藏中心主任周宇光和本栏目的记者一同前往临河对此展开调查。黄亦存、周宇光是中科院微生物所的高级专家,多年的经验告诉他们,眼前这个不明物体跟生物有很大的差别。经过一年多的浸泡,不明物体已经变得非常柔软,边缘部分已变成透明的黏液。周宇光用手触摸,发现它没有任何生物应该具备的细胞结构和组织结构。从某些特征上看,很像现代工业中用的一种胶体。
经对张永平发现不明物体的地点进行实地勘察,专家了解到,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这里曾经进行过石油开采钻探。张永平捡到不明物体的土堆离当年的石油探井井口不过五六米。专家初步认定所谓的“太岁”是一种打井用的化学材料,并取少量的样品带回北京作进一步分析。结果证明,不明物体不是生物,而是石油工业中用的化学物质聚丙酰胺。聚丙酰胺打井时一般用做固井液,溶于水后,可以处于凝胶状态。据了解,当时进行土地开垦时,首先要将表面的沙土用推土机推掉再种庄稼。可能就是在推沙子的过程中,把当初埋在施工现场的打井口遗留物质推了出来。
针对最近一段时间,在我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类似于所谓“太岁”的现象,调查组也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1992年8月22日,陕西周至县农民吴凤莲和儿子杜战盟到渭河边上打捞因山洪暴发而冲入河中的柴火时,从河中捞起一个不明物体。这个物体是圆的,黄黄的好像牛身上的皮。母子俩以为是块肉,扔在河边没拿。过了三四天,吴凤莲觉得那个肉团可以埋到地里当肥料,就回去拿,发现这个东西在三伏天里既没有烂掉也没有招蚊虫。搬回来洗净以后,把它放到一口大铁锅里,一个星期以后,这东西竟从20多公斤长到了35公斤。吴凤莲认为既然是活肉就应该能吃,割了大约二两煮煮吃了,粘糊糊的,没什么味道。
据吴凤莲回忆,在食用了类似“肉团”的不明物体后的几天时间里,都神清气爽、浑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劲。而且,三伏天时,放置这个不明物体的屋子里一个蚊子和苍蝇也没有。
吴凤莲家发现宝物的消息没过几天就传遍了村,许多村民都来割肉。有个村民切下来100克重的一块,几天时间就长了一倍,割下肉的地方没过几天便又重新长好。有的人说这就是传说中的“太岁”,吃了它就可以延年益寿长生不老,也有人说发现它要遭灾祸。
1992年9月,西北大学生物系教授杨兴中受命前往吴凤莲家进行科学调查。从表面上看,这个不明物体和动物的肉脂极其相似。通过对带回样品鉴定,发现它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并且有呼吸作用,这说明它是活的。
杨兴中的结论是,这种生物叫做原生质生物,是生命的原始状态,它们是由几十亿年前一种原始的鞭毛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
将这种不明肉团称之为“太岁”的,始见于古籍《山海经》。书中将肉团称为“视肉”,具有“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的特点,也就是说吃一片,它自己可以再次生长。
2004年6月28日,韩城市农民王建修在黄河滩口挖坑蓄水时,发现了一个很像肉团的神秘物体。王建修把这个无名的肉团放进了水缸,数日后,这个神秘的肉团依然鲜活如新。这时,村里开始流传着一个坏消息,说王建修捡来的肉团是传说中的“太岁”之神,惊动了它必将招致害祸。这时,前往韩城旅游的西安市民张安君前去看闻名已久的“太岁”,生活在恐惧中的王建修非常高兴,索性将神秘肉团送给了张安君。张安君将其带回家后,同样放入水缸中精心护养。一年多,不但鲜活如初,而且水几个月不换也清澈透明,没有异味。
陕西省著名中医药专家米家烈曾参与了周至县不明物体的鉴定,于是张安君找到米家烈。在对不明物体进行现场观察后,米家烈给出这样一个说法:肉团就是在我国很多古籍中都有记载的“肉灵芝”。
2005年7月,本栏目记者邀请周宇光一同来到张安君家中。从它的表面看,很多特征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所描述的“肉灵芝”相接近:物体表面有清晰可见的肌肉组织,符合于“肉芝状如肉”;肉灵芝“白者如截肪、黑者如泽漆、黄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彻如坚冰也”,从王建修曾经用刀子割开的口子可以清晰地看到,两侧厚约五厘米的犹如肌肉组织的部分,颜色就像肥肉一样,里边中间的肌体组织颜色确实如黑漆一般,它的外观有着紫金一样的色泽。用手轻拍,整体感觉到里面是中空的,而整个肌体和外皮又如坚冰一般的结实。
为了进一步确认肉团是不是一种生物,专家决定带样品回北京进行分析和鉴定。由于张安君非常珍爱“肉灵芝”,取的样品比较少,无法直接进行蛋白质分析,周宇光决定对它进行蛋白质水检,来分析里头是否含有氨基酸。为实验更加准确,周宇光选择了五种样品:从西安带回的肉团样品,年初在北京发现的“太岁”样品,内蒙古巴音淖尔“太岁”样品,跟这些不明物体同时试验的还有牛奶,七十年代在我国风靡一时的红茶菌。
经检测,三份所谓太岁样品中,都不包含生物活动所必须的蛋白质成分。据此,专家认为,这三个所谓的太岁,都不是有生命的生物体,它们到底是何种物质,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测试。
专家提醒我们,在生活中有很多不清楚的事情,需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不要随意地相信一些传说,盲目地去迷信或害怕。弄不清楚的不明物体不要轻易地去食用,对自然界中许多用科学还解释不清的现象时,不要把相关的传说无缘加在一起,来构筑一个不沾边的神话吓唬我们自己。
什么是“太岁”
“ 太岁”原是我国古代天文学中假设的星名。古代天文学家很早就发现木星(古人又称它为“岁星”)绕天走一圈正好12年(其实是大约12年),故用岁星来纪年。但是由于岁星运行的方向与太阳运行的方向不一致,于是天文学家就根据岁星假设一颗“太岁星”,假设它也用12年绕天球走一圈,但行走的方向与岁星相反,这就是“太岁纪年法”。
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太岁”被神化,成了神的名字,且是众神之魁,太岁神在地,与天上的岁星相应而行,它在中国传统的“择吉术”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挖土时(如安葬、建房等)要躲避太岁的方位,不然就要遭受祸害,所以平常都用“竟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来质问胆大、无所顾忌的人。
同时在我国古籍,中国神话史书《山海经》和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太岁”又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一种生物,被描述为“土肉”、“肉芫”等。2002年5月30日吉林桦甸夹皮沟云峰村双合屯一位农民挖地发现一个太岁,其长度约140厘米,厚度约15-17多厘米,径宽约47厘米。从外观上看,呈“八”字形,中间相互联接,呈两片肺叶状,外表沾满了厚厚的腐殖土,因体积重量太大太重,取出时被折断为两部分。如此大的“太岁”现世十分罕见。 这个“太岁”被保存于纸盒箱中虽已半年有余,依然不腐烂、无虫蛀、不变质,“太岁”仍鲜活如初,无任何异味。洗去表皮腐殖土,会看到它的肉,色泽并不一致,大体上是越丰满的地方,越现橙红色,里面有一些类似血管状的东西。摸上去有粘忽忽的感觉,好像里边水分很大,就像是牛蹄筋一样,刀割上去很费力。
什么是“太岁”?
据专家介绍,太岁是一种黏菌,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质体生物,既有原生物特点,也有真菌特点。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之为“肉芝”,并称其为“本经上品”。有专家认为,“太岁”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物的祖先”。 研究发现,“太岁”生命力极强,具备自身修复能力,体内含有高度抗腐化和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古籍《山海经》称“太岁”为“视肉、聚肉、肉芝”,描述它“食之尽,寻复更生”。 据史料记载,“太岁”是古人假定的一个天体,和岁星(木星)运动速度相同而方向相反。“太岁”到了哪个区域,就在相应的方位地下有一块肉状的东西,这就是“太岁”的化身,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这就是“谁敢在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在中国民间,“太岁”向来被看作是一 种神秘莫测 的东西,具 有能在冥冥 之中支 配和影响人们命运的力量。古书云:“太岁如君, 为众 神之首,众煞之主,有如君临天下,不可冒犯”。由于“太岁”位高权重,古人对他都非常敬畏,惟恐触怒了它而于己不利。为避免得罪“太岁”神,在冲犯“太岁”之年必须在新年开春期间拜祭它,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利、逢凶化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