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葆华张锦华书堂合婚(易奇八字合婚书)
2023-12-22 15:49:24 4
双锦衣故事情节
西安著名秦腔剧社——易俗社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一路西段,是最重要的秦腔艺术社团,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该社1912年8月创立于西安,原名“陕西伶学社”,后改名“陕西易俗社”。易俗社建立时的最初地址是西安城内西南盐店街的顺、直、热、察、绥五省会馆。创办人为同盟会成员与当地社会名流,如杨西堂、李桐轩等。杨西堂为易俗社首任社长。其初创时期的宗旨为“移风易俗,辅助社会教育,改良戏曲,救济贫寒兄弟”,因此规定不上演传统剧目。为此社员新编了大量新戏,如《山河破碎》、《一字狱》和《人月圆》等。约在民国五年,易俗社迁到武庙街(今西一路)的原“霓春园”,占地六十多亩。剧场后面的空地上建有露天剧场,并提供部分空地出租给商贩作为市场。露天剧场和市场东南向设门通往案板街。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和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也是我国第一个集戏曲教育和演出为一体的新型艺术团体。
易俗社在百余年来始终将文化教育、戏曲训练、演出实践结合起来,为秦腔乃至中国戏曲培养了大批戏曲人才,创作演出数百部经典剧目《三滴血》、《火焰驹》等剧目历经百年,久演不衰,俨然已成为秦腔的代名词,对戏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对戏曲改良起到了示范作用。提起易俗社,就不得不提到它为中国戏曲舞台所创作的800多部戏曲剧本,在中国仅此一例,这800多部原创的戏曲剧本也预示着它和其他的戏曲班社有着极大的不同,它努力使秦腔成为当时市民阶层的文化,所以避免了剧作中以行当齐全的传统剧目讲故事、铺张扬厉的花脸戏和须生戏,取而代之的双生双旦的故事结构,改用对传奇故事的艺术表现,从而加重秦腔的舞台效果,以达到辅助社会教育的作用。由吕南仲先生担任编剧的《双锦衣》便是这样一出经典之中的经典。从早期的刘箴俗、刘迪民、沈和中、路习易、马平民、汤涤俗到八十年代的肖若兰、尹良俗、全巧民、王芷华、张咏华、郭葆华、张锦华、孙莉群、任慧中、桑梓……他们的演绎给当时的观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1924年,鲁迅从北京赴西安西北大学讲学,正巧此时易俗社上演《双锦衣》,由当家花旦刘箴俗主演。来自南方的鲁迅很快被秦腔慷慨激越的戏曲形式打动,并察觉到编剧移风易俗、启迪民智的良苦用心。后来,鲁迅还在易俗社陆续观看了《大孝传》《人月圆》等秦腔名剧,感佩之至,特为易俗社题写了“古调独弹”四字,制成匾额至今仍挂于易俗社内,见证这段往事,并将讲学所得五十块大洋赠与易俗社。自2023年6月15日起,由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惠敏莉带来的秦腔戏《双锦衣》将在西安易俗大剧院上演,这部戏精彩纷呈,令人期待。《双锦衣》以南宋抗击金兵为背景,讲述了姜家两位女儿的爱情故事,情节坎坷曲折。剧中出场的主要人物多达30余位,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易俗社实力演员将悉数登场。为了这次复排,易俗社还特意邀请了王芷华、张咏华、孙莉群、郭葆华、任慧中等多位老艺术家前来指导。从3月开始,老艺术家们修改剧本、整理唱腔、设计舞美,排练时更是精益求精、亲自示范。据孙莉群老师说,“原本《双锦衣》要演7个多小时,可为了符合现在观众的看戏习惯,我们保留精华、删繁就简,把时间压缩到了5个多小时,分成前后本演出。”
秦腔《双锦衣》是易俗社老社长吕南仲先生的作品,上演于1920年元月。吕南仲,浙江绍兴人,清末附生,早年到陕西,虽是南方人,却酷爱秦腔。在易俗社工作近九年,创作出了《双锦衣》《殷桃娘》等多部大戏和《端阳节》《十二金钗》《十二锦屏》等十余出经典折子戏。但创作、首演于1920年的《双锦衣》无疑是其巅峰之作,近百年来,只要这出戏挂牌演出,必然座无虚席。该剧讲述了宋时,洛阳乡臣姜景范生有二女,长女名雪春,许学生王善;次女琴秋,许学生吴给。姜命二女各绣锦衣一件,以送各自未婚夫婿。王、吴有两个同学,名叫蒋成史、许本德。此二人系纨绔子弟,对姜家二女垂涎三尺,同谋杀害王、吴而夺其妻。一日,蒋、许约王、吴同去钓鱼,蒋推吴落水。蒋向琴秋求婚,未得应允。姜设宴招待王及许、蒋二学生,命琴秋与之相见。是夜,蒋、王被安排在园中不同房间歇息,蒋临时与王更换了住房,琴秋来窥,将王误认为蒋。王觉室外有人走动,冒然出,恰将灯笼碰灭,琴秋仓惶逃走。时许在暗中见琴,即冒充雪春,强求王善苟合,企图达到夺取雪春目的。王以为此行无耻,怒斥退之,留下休书而去。蒋又冒充王善至雪春房中求欢,被雪春以镜击昏。蒋求婚不成,即诬雪春因奸杀人,在其父逼迫下,雪春自缢,被入室盗物得女侠金相凤救下,逃往外地。琴秋逃入尼庵。后金兵南下,落水获救的吴给又扶康王自立,官拜御史,审明了雪春冤案,两对未婚夫妇终于在江南相遇,共庆团圆的故事。
《双锦衣》剧情脱胎于《宋史纪事本末》,以双生双旦、生旦净末丑行当齐全著称,当年是易俗社的看家戏。易俗社的传承,不仅仅是表演的传承,更有音乐、舞美等一系列舞台呈现的全方位传承。据易俗社老艺术家介绍,《双锦衣》在1930年前后、1938年前后、1957年、1960年、1982年、1992年进行了复排和修改,距今最近的一次复排演出是1992年易俗社80周年社庆时候的复排演出,已经过去了23年。此剧行当齐全,情节曲折复杂,一直是易俗社的看家戏。在“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易俗社青年一代新复排《双锦衣》将在6月15——24日,每晚19:45在易俗大剧院献礼上演。该剧重回舞台不单是为了承传秦腔这种活态文化,更是为了弘扬以传统为根,价值为魂的文化观点。在普通观众眼中,对《双锦衣》的印象大多源于其中的重点场次《数罗汉》一折,尤其是其中主人公姜琴秋的核心唱段突破了秦腔十字句和七字句唱词格式,唱词是这样:“一个儿、两个儿、三个儿、四个五个六三六一十八尊罗汉。我问你喜的、笑的、怒的、愁的都是为那般。难道说喜我、笑我、怒我、笑我、愁我情根未能断,怎知我心似冰雪寒……”通过这些创新的唱词,促进了秦腔声腔艺术的改革出新,也使人物的内心感情一步步加深。此次复排演出,现任西安秦腔剧院易俗社社长、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二十四届梅花奖得主惠敏莉饰演姜琴秋,由于她高超的演技,对角色的准确把握,加之对每一个细节的认真雕琢,终于演绎出了一折全新的秦腔经典“数罗汉”,不由让人击节赞赏。
易奇八字合婚书准确吗?
蛮准的,所谓信则灵嘛,你相信就会很准的
有没有人算过易奇八字合婚书,算的准确吗
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