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吉网

嫁娶翁婆什么意思(妨翁姑月嫁娶怎么破解)

2024-02-14 13:41:26 3

嫁娶周唐图里说的翁 姑等8个字都分别指谁?

在嫁娶周唐图里有八个字周而复始,分别代表:夫(丈夫、新郎)、姑(婆婆、新郎的母亲)、翁(公公、新郎的父亲)、妇(妻子、新娘);其它堂、第、灶、厨不指人,如值大吉!

古时候所说的“翁姑”是指什么啊?

康熙皇帝有一对对联提到,愿天下翁姑
,这个“翁姑”就是公公、婆婆,“愿天下翁姑,舍三分爱女之情而爱媳”,就拿三分爱女儿的心来爱媳妇,那这个
婆媳问题可能就减少非常非常多。

珠海人婚嫁有什么习俗?

古代习俗
古代珠海的婚姻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乡规民约认为,男子婚龄16至25岁为好,否则“皆不能顺阴阳交际以保太和”。古婚俗分六个步骤:一纳采,男方派媒人向女方议亲;二问名,女方答应婚事,男方则进一步询名;三纳吉,即男方了解女方姓名,生辰后,相师将之占卜,合配的则男方向女方回 “字号”,是为商婚;四纳征,占卜得吉后通知女方,并以钱物定婚;五请期,即确定举行过门仪式的日期,吉日先由男方约定后交女方,女方必推辞,如此往来三次之后,始定婚期;六亲迎,招亲当晚,男方父母为儿子设“渐老宴”,儿坐在尊位。女方也设宴,并聚堂客唱乡歌,谓之“歌堂”,明代此俗渐革。次日婿来迎聚,女方设宴款待,并赠新婿小许钱。明代嫁女上户人家随嫁者丫鬟1人,男童1人;中户人家随嫁者丫鬟1人,下户人家无人随嫁。
近代盲婚
近代,珠海地区受港澳西方思想影响,时有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追求婚姻自由。但是,大多男女的婚事仍由父母作主,依媒妁之言的传统方式撮合,被称为“盲婚”。男方定婚仍循古风,女方出嫁前一连三夜与同龄相好的姐妹“叹情”,即以唱歌互诉离别之情。出闺当日,嫁妆尽送男家;男方送女家礼金、猪肉、礼饼等。至黄昏,男家派人用花轿前来迎亲,这时,女方相好姐妹出来向对方讨“利市”钱。回轿时有“侍妗”、“侍婢”相随,或有些地方以一对雄雌雏鸡随嫁,俗称“子孙鸡”(“鸡”与“佳”谐音),寓夫妻和睦之意,子孙满堂之吉。
轿到男家,新郎及其家属必须回避,否则与新娘“撞头”,日后相憎。待新郎喝了新娘茶,方可相晤。新娘入新房换过服饰后,由“侍妗”扶出厅堂与新郎叩拜祖先,向翁婆在座各长辈叩头献茶,接茶者给新人“利市”钱或金银首饰,是为“拜堂”。侍妗还带新人到公祠向喜宴上的新友敬酒,之后返家与姑等女眷就餐,再回房休息,是晚,夫家为陪郎设酒筵畅饮,是为“陪新郎”。至午夜,侍妗恭请新郎回房,与新娘饮合卺酒和吃眠床饭。继而进行一连串的“送房”、 “玩新娘”等活动。新婚第三天,新人回娘家,新郎拜岳父母和参拜祖先,是为“三朝回门”。
对歌求偶
沙田水乡农民的婚俗比较独特,婚制和礼仪神秘有趣,青年多以对歌恋爱,每逢三月三日、八月十五日等农闲时节,男女青年在沙头坦尾、涌边艇上进行对歌求偶,作咸水歌(又称“高棠歌”)互询姓名、年龄、住址,遇意中人时,相赠定情礼物,私择婚期。
男方活动
婚期确定后,男方要用二至三天的时间来庆祝。第一天请亲朋戚友帮忙搭棚砌灶,下午杀鸡鸭拜祖先,吃“埋船饭”。第二天,“坐高堂”(又叫 “坐夜”),正厅铺几张草席,亲戚分坐两旁,新郎踞坐正中,伴郎分坐其左右,新郎面前点着一盏煤油灯和二支大红喜烛(俗称“龙凤烛)二烛必须同时燃尽,预示着一对新人白头偕老。
二烛间摆一小箩米,上插一株挂满桔子和“利市”的桔树,意为丁财两旺。另摆一只竹丝鸡作婚证。坐高堂仪式,一是拜席,新郎将弟弟敬献的新席铺在新床上,表示手足之情如交织的草席,永不分离。但新娘送给新郎的草席只能铺在地上,以显示男尊女卑。二是拜钱盒,每个钱盒都有亲戚的名字,捧钱盒的说出送钱盒人的名字赠给新郎。三是“上头”,由主婚人帮新娘梳头,穿婚服,戴婚帽等。在梳理过程中还叨念:“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子孙满堂。”主人家还煮一锅水圆(汤圆)请亲友们吃,叫做吃“上头水圆”,预示一对新人甜蜜圆满。在这三种仪式进行的整个过程都用“高棠歌”来贯串,多表示吉祥喜庆这意。坐高堂一般都在龙凤喜烛尽方散。
女方习俗
女家出嫁前要“叹家姐”(即叹情),程序是先拜钱盒后拜席,叹家姐一般是两个晚上,场地设在屋堂,上列祖宗神位,下面众人席地而坐。新娘在姐妹的陪伴下,披着头巾哭叹,先从列祖宗叹起,直到活着的父母兄妹。被叹的活人可以回叹,这种回叹叫“虾仔”。一叹一答,深表难舍之情,场面十分感人。待叹完之后,主人家主人请大家吃酸姜、酸箩卜、酸木瓜,女伴们边吃边对歌,直到夜阑方散。次晚亦然。拂晓前,新娘举行“上头”仪式,并吃“上头水圆”,至打扮装束齐全就坐等出嫁了。
迎新娘
迎亲近天,由男家开着一艘蓬船迎接新娘,船头贴着大红双喜字,悬着一对红喜字,悬挂着一对红灯笼,沿途敲锣助威。船快靠岸时,岸边有一位女家的代表从一间临时搭的帐篷里走出来,敲盆引道。这时新娘的女伴们排着队,轮流送嫁妆,以向对方索取“姐妹钱”。新娘一般梳着一缕滑髻,戴大耳环,身着大襟衫裤,另加一条绣着五彩垂线的长裙,风姿绰约,窈窕迷人,新娘手拿方帕,脚上穿袜不穿鞋,左脚先出闺门(到了男家也是左脚入门),一路上由一个女人跟着撒米,新娘来到埠头,与船头相隔一段距离就止步,一群姐妹轮着唱高棠歌为新娘送别,有的新娘还哭着回唱一二首,每唱一段落,前行三步退后二步,表示难舍难分。迎亲船从河涌开来时,就有人告知新郎及家人到邻舍回避,以免与新娘“相冲”。新娘登岸时,按惯例手捧圆镜缓步向前,以示心灵纯洁,前途光明。
闹洞房
新娘进了夫家,穿上新鞋出来拜见天地祖先,跟着给男家亲戚敬“过堂茶”。吃过晚饭后,新娘的姐妹前来过“渡水凡”,即陪新娘渡过一个陌生的夜晚。这天晚上,玩新娘仪式就正式开始了,新娘向各位亲戚逐一敬茶,有的亲戚故意不接茶,要新娘唱咸水歌,每唱一首,就放一根筷子计数,然后按筷子总数核对新娘是否完成任务,否则不肯接新娘敬的茶。有时往往要唱几十首歌,这叫“扭秧仔”还有其他闹法,如要新人跳舞、双咬糖、双吸烟、过板凳、摸手帕、“太公钓鱼”和“鸾凤和鸣”等,花样甚多,招式层出不穷,足以令亲朋戚友捧腹大笑。第二天是拜灶君老爷。第三天就是“返三朝”。
水上人家的习俗
生活在沿海港湾,以船为家的人称为“水上之家”,水上人家的婚姻习俗与沙田水乡农民相似,但由于他们没有固定的陆住处,举行婚礼时只能靠岸以较大平坦的沙滩为场所,或者雇用专门的小艇上岸租酒店举行婚礼,再回到船上生活。在新娘出嫁时,若弟比兄先婚,俗称“爬头”,则在门上挂上兄长的裤,要所娶之妻从兄之裤裆下过去;若妹在哥娶妻前先嫁,妹亦要送一条裤子给哥穿,以求吉利。婚期要尽量避开新娘的月经期,因为人们认为女性的月经是脏邪的东西,“骑马拜堂,家破人亡”是恶兆,万一避免不了,新娘过门前一天要先从火盘上跨过去,以驱邪气。第三天“三朝回门”的礼品中,必须带上二个椰子、二只 “大舅鹅”。
隔山娶
珠海一些地方还有“隔山娶”的奇特风俗,所谓“隔山娶”即男人年轻时出洋谋生,尔后委托亲友在家乡找个媳妇,留在家乡管理家务,俗称“管家婆”,举行婚礼时,因新郎身居异国,故以公鸡代新郎与新娘一起拜堂。洞房之夜,新娘只能陪着公鸡厮守空房。
当代状况
如今珠海人的婚俗有了很大的改变,青年人都是自由择偶,婚礼仪式也从繁就简。传统的婚俗,大都在酒楼设喜宴,并用豪华轿车迎接新娘,有的还在车尾拖上一串空罐子以示新郎从此脱离“王老五”的行列,开始过一种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

长治市长子县结婚风俗习惯

婚姻礼仪大致为以下几个阶段:

【议婚】
议婚,又称“议亲”,是商议男女婚姻之事的最初阶段,旧时包括“求婚”、“过帖”、“相亲”等几道程序,到准备定婚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往往是由男女双方父母根据对方的门第、家境及品貌等条件决定婚事成否,男女当事人是没有多大发言权的。
旧时,乡俗有“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下无媒不成婚”。男女婚姻不能自主,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议婚讲究“身世田园,门当户对”,选择门户极为讲究。在沁县,过去门第观念十分严重,社会上分三等,“诗书宦门者为上等,业农工商者为中等,唱戏乐户抬轿者属下等,上等不与中下等为婚姻,而下等亦难与中上等作嫁娶,各称世家,对其门阀”。(《沁州志》)
议婚初始,一般是由男方家长委托媒人或托靠亲友、邻里前往女方家中求婚,又叫“提亲”。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纳采”。
如果女方家长答允考虑结亲,男方便再次托人或由媒人到女家询问女方名字和出生日期,以便“开八字”,请阴阳先生“合婚”,审看男女双方的命相是否相合。长治一带称之为“取四柱”。具体做法就是,把男女双方的生年、月、日、时“四柱”干支写在绢帛或麻纸上,然后请人卜算,看双方相互间命相有无克异。民间一般认为,男女生肖犯“对冲”的不宜婚配。所谓犯“对冲”,是指子、午相冲,丑、末相冲,寅、申相冲,巳、亥相冲,辰、戌相冲,卯、酉相冲,共“六冲”。各地历来都有“白马怕青牛,兔、龙泪交流,猪、猴不到头,蛇、虎如刀错,羊、鼠一旦休”之类的俗语。相生者可成,相克者须忌避,故乡俗有“男犯妻家三十六,女犯婆家一世穷”之说。这些说法纯属无稽之谈,现在大部分地方都不再讲究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问名”。
男女双方“八字”相合后,两家即择吉日传换庚帖,重新写明男女各方的生年、月、日、时等事项。至此,亲事算初步定下。按照长治的说法,是女方“有主了”,或说女方“问出去了”。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前一部分内容。由于现在不再时兴合婚,“过帖”这道手续自然而然也就免了。
在具备订婚条件的情况下,男女两家还要“相亲”,又叫“相门户”、“看屋里”,即男女两家约定时间见面,最后议定婚事成否。现在长治各地仍有这种习俗,不过“相亲”的主角已由双方家长变为男女双方当事人,“相亲”的意义已不在于认亲家,而是通过面对面的接触,进一步加深相互了解。男女双方初次见面时,一般由媒人或介绍人引见,两人对面而坐,互相窥视对方的形貌举止,正所谓“对象”是也。

【定婚】
经过议婚阶段,男女两家对婚事都持肯定意见,便可正式定婚,即“许亲”、“定亲”了。男方往女方家中郑重地送去聘礼,数量多少,一般因时因地,视家境贫富而定。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纳吉”的后一部分内容和“纳征”。
男女双方订婚,一般选择夏历三、六、九等吉日,双方家长要在选定的这一天分别设筵款待亲友,名为“定亲饭”。主食一般是面条,表示男女两家已经成为情深谊长的儿女亲家,所以又称为“吃面”。有些地方,男家筵席上必备饺子,意取“捏嘴”,表示希望不要再讨财礼了;女家设筵则以“臊子面”回敬,取其长,表示财礼少了可不行。
定亲这一天,男家要送面粉给女家。女家用所送的面粉夹上小米煎成油饼,再送给男家。男方以之分送亲友、乡邻,称为“通知”。
上党一带,男方送给女方的东西要凑足十件,表示“十全十美”。女方“回奉”给男方的东西中,还要有十包掺有盐末的麦麸。这十包麸盐要分别撒在未来的公婆和妯娌头上,表示大家都有福(麸)、有缘(盐)分。壶关、平顺县等地,男女双方还要互送“四色礼”。男方送给女方“定亲衣”、戒指、耳环、手镯等物,女方回送男方文房四宝、扇子、荷包、裤带一类。其中裤带尤不可少,隐喻“从今以后我把你拴住了”,或者“我将为你侍奉巾栉,脱衣解带”。
上党的许多地区,在定婚时还讲究互换“龙凤帖”,即一种印有龙、凤的大红纸贴。男方给女方的“龙帖”上写有“求吉”字样,又叫“恳帖”,大致书写内容为:“愧乏玉田,仰祈舍诺。×××鞠躬”。女方给男方的“凤帖”上写有“允吉”字样,又叫“允帖”,大致书写内容为:“德愧比凤,愿切乘龙。姻愚弟(兄)鞠躬”。“龙凤帖”一般以大红销金柬制成,要叠成九折,以表示婚姻天长地久(九)。有的则叠为对折式,男女的生年、月、日、时“八字”写在中缝左右,折起来正好合在一起。
在订婚后,武乡还有“请期”的规矩,即男方择吉日备礼纳彩,由媒人率领,用食盒两架抬送女家,并告迎娶月日。女方还要由亲戚陪同去一次男家。返回时,男家除送给姑娘一定数量的钱外,还要送一捆棉花,称为“沾亲棉”,又叫“粘亲花”,表示从此沾亲带故,情谊绵绵不断。

【出嫁】
定婚以后,如果男女双方都已到当地认可的结婚年龄,男方家长便设筵邀请女方家长和媒人,一块选定迎娶的日子,称为“会择”或“择期”。早先一般要事先请阴阳先生看黄道吉日。当地各种属相的迎娶月份分别是:“鸡兔正、七月,虎猴二、八月;猪蛇三、九月,龙狗四、十月;牛羊五、十一月,鼠马六、腊月”。由于民间认为迎娶之期关系到男女双方的一生,所以非常慎重,双方家长往来磋商,往往从定亲到成婚要迁延一年以上,甚至更长时间。
迎娶的日子最后选定以后,男方要正式写帖通知女方。屯留一带称为“送天气”,平顺等地则称为“下书”、“下帖”。这一程序相当于“六礼”中的“请期”。一些地方,到此时才正式送财礼给女方。以前定婚行聘,为“小送”;现在临娶“纳币”,为“大送”。
男女双方准备婚嫁前,要举行送彩礼仪式。男方要根据女方的要求给女方送衣服用品和聘金。彩礼基本有六种:聘金、喜饼、喜面、插戴、成衣、喜红等。喜红是红棉布,用来制新妇女裤。彩礼其他五种不一定强求,但喜红必须有。
上党大多数地区在迎娶前夕,男女双方互赠“牲料”,婿家牲料有少许米面、一刀猪肉(约一斤)、一块生铜、一块熟铁。女家牲料缺猪肉,有少许咸盐。每种物品都象征一定的意义:米面,表示米面夫妻,祝愿夫妇勤俭持家;猪肉,表示死肉换活肉;生铜、熟铁,表示铜铁姻缘,祝愿夫妇终身相依,白头偕老;咸盐,表示有缘分,祝愿夫妇和睦相处。男家牲料由新婿亲自送到女家;女家回赠,由新婿带回。“回面”后,岳家要用红布包生铁小块,一双筷子和一把米面,含义是米面夫妻快生子。至于新娘穿红,各地皆然。结婚为大喜,人们总是想方设法求得吉祥如意,类如八音会、拜天地、枕头内装筷子(快生子)、点婚灯等,皆属此例。
出嫁前一天,女方要把陪送女儿的妆奁送往男家,称为“送嫁妆”。嫁妆旧时一般为桌椅箱柜、衣服被褥及梳妆用具,都要贴上大红喜字或扎上红布。武乡、黎城等地讲究在嫁妆中的面盆里放核桃和枣,然后用大红剪纸盖上;沁县、襄垣、长子的一些乡村则讲究在枕头里装上筷子、核桃,鞋里放上麸子,被子四角缝上枣和花生。这些习俗都是表示希望新婚夫妻早生贵子,儿女双全及夫妻感情和美、有福有缘。
出嫁前夕,女家还要给女儿“上头”和“开脸”。“上头”,即改变头发式样,把辫子盘成发髻。“开脸”又叫“开面”,平顺则叫“皓脸”。其实是新娘进行美容修面,并以此表示少女时代的结束。一般是请一个“全福人”,即公婆、父母和丈夫俱在,儿女双全的年长妇女,由她用细丝线绞去姑娘脸上的汗毛,并修细眉毛,剪齐鬓角。“上头”,“开脸”之后,女方要宴请本族尊长和邻里乡亲,同时款待即将出嫁的女儿。民间认为,女儿一上头,就是人家的人了,娘家须以客相待,所以筵席非常丰盛,女儿也被安顿在筵席的首位。尊长、邻里除对待嫁的姑娘表示祝贺外,还要嘱咐她一些尊敬公婆、侍候丈夫以及处理好妯娌、姑嫂关系的道理。
婚礼前一晚上到女方家商量第二天的日程,男方需要找一个能说会道者。一般是议定第二天的时间、车辆的安排。注意:男方需携带面一袋、肉五斤。(不是玩笑)
【迎娶】
迎娶,又叫“迎亲”、“娶媳妇”,等于“六礼”中的“亲迎”。通常是由新郎亲自到女家迎娶新娘。迎娶前夕,新房内要由几名男青年同睡,俗称“暖房”。
迎娶之日,婿家于大门两旁各置一捆谷草,叫作喜草。喜草上张贴“喜”字斗方,内藏两响炮,俟迎娶临门点燃。解放前,还要备一捆谷草放在天地神位前,同时备一把铡刀,夫妇俩铡草,只准七刀铡完,因此叫七刀草。铡好的草一部分填充新枕头,一部分装入斗里,备阴阳使用。启程后,在大门和新房张贴喜联。
迎亲的队伍,旧时讲究要用各种仪仗,从前到后,有炮手、开道锣、开道旗、“肃静”、“回避”朱牌、宫灯、金瓜、斧钺、朝天镫、龙虎旗、团扇、日罩……吹打鼓乐更是不能少的。花轿一般为两乘,新郎、新娘一人一乘。去的时候,新娘之轿例不空行,要放花糕、青馍作为镇物;有的地方则由一个与新娘属相相同、父母健在的小男孩坐着压轿,称为“压轿喜倌”。
迎娶之时,男方需选伴女婿1人、引新娘女2人,连同鞭炮手1人前往女家。返回时,女方需1名跟新婆和1名夹礼单者(一般是新娘的弟弟),相送至男家。有时女方的姑舅至亲也同往男家送闺女。上党各地的迎亲队伍中,都要有陪伴新郎的人。武乡一带,是从年长亲友中找两个人,称为“冰人”;再从新郎的子侄辈中找一个年龄与新郎差不多的,称为“引婿”。有的地方讲究“女一男二”,要新郎的妗子和两个兄长随花轿同去同回;回来时,女方自然也以“一女二男”相陪送亲。有的地方娶亲、送亲则专要双方女眷中娴熟礼仪的相陪。对陪伴新郎的人,一般称为“伴客”;对女方陪伴新娘的人,则称为“送客”。“送客”之外,女方再去人,便是“吃客”了。

女儿在出嫁前,上党各地大多有“哭嫁”的习俗,人称“媳妇哭,娘家富”。据民俗学专家研究,这一习俗的起源与远古时代的“抢婚”有关,后来女子被掠夺时的哭诉才逐渐演化为婚俗中的“哭嫁”。这不是乐极而悲,往往有其真实的内容。一般是感叹无忧无虑少女生活的结束,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眷念兄嫂弟妹及与女友的友好相处之情,同时对为人妻、媳的人生转折甚感惶惑不安。如果对婚事不太满意,感到委屈,更要借机发挥,大哭而特哭一场。新娘的母亲、女友与家族中的女眷,一般都要陪哭。
迎娶的队伍到来后,女方的家门往往由新娘的妹妹或女友们紧闭、关锁。一方面显示女方家族的尊严,另一方面是故意捉弄迎亲者。迎亲者怕误了时辰,只有付“开门钱”了事。新婿出门时,随带一块猪肉,叫作打虎肉,到了女家,将其扔到新妇居宅的屋顶上。
迎娶队伍进门后,女方设筵盛情款待。新郎进入女家,也要先到祖先牌位前行礼,女家必须给新郎赠送拜礼。女家设宴款待新郎及娶客。饭后,女家一般要向新郎索要“离母盘”(钱财)。有的家庭还索要梳头礼等。女婿离开女家时需“偷”女方家一件东西带回,意为吉利。偷的一般为酒盅、茶杯之类的小物件,由女方家人准备好并暗示给女婿。 当地人称为“得富贵”。沁县等地,女儿临行前要吃鸡蛋饼,俗称“三颗鸡蛋一壶酒,打发闺女上轿走”。襄垣一带还有“抓富贵”之俗:男女双方各在自家父母怀中抓几把预备好的钱钞,意在今后的日子里有钱花,但不能抓完,须给父母留下一些财源。
撤席后,新郎再次向岳父、岳母叩头辞行。然后乐声大作,迎娶队伍再加上女方陪送人员,以更为盛大的气势起程了。
女儿出嫁离家时,上党各地都有不带娘家土的习俗。民间认为“土能生万物,地可产黄金”,怕带走了土会带走娘家种庄稼的好运气。这自然是农业社会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女儿出嫁时,要在炕上换上新鞋,然后由哥哥或舅舅背上或抱上轿;或者坐在椅子上,由人抬上轿;有的地方是以红毡或红布铺地,女儿脱去脚上的旧鞋,进了轿再换新鞋。不管怎样出门,反正是脚不沾地。
女儿临行时,沁县一带,母亲要含着眼泪绕轿两圈,默默祝愿女儿幸福吉祥;父亲则象征性地护送“百步”,然后由其舅、叔、兄、弟等4人伴行送亲。
迎娶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迎娶旧时多用轿或轿车,除此而外,平顺山区有些地方新娘出嫁骑驴;长治、屯留等地,新娘、新郎都要骑马。
迎娶这一天,新郎、新娘的妆束因时因地而异。新郎旧时头戴宽边黑色硬礼帽,身穿马褂长袍,后来改为制服,现在则大都是西装革履了。个别地方,还能见到新娘着装头戴凤冠,身穿蟒袍,腰扶玉带,宛似戏台上皇后娘娘的形象。后来不穿蟒袍了,改套红棉袄,不戴凤冠了,改戴茶色眼镜,一律改穿时装。
婚礼当天男方派尽量多的车辆到女方迎娶,头一辆必须是红车。最后最好有容积较大的车辆(如面包车),以便饭后送女方众多的亲戚。
男方最好在11点左右到女方家,以应付女方亲朋好友的刁难。(一般是善意的,上头商量不充分容易搞成真的。)较重要的是女方会有人讨要梳头钱等小款项,男方要给女方穿鞋。

【婚礼】
迎娶队伍回到男家以后,鼓乐大作,鞭炮连声,男方亲友、邻里一拥而出,迎接新娘。新娘到了男家后,男方要给“下轿礼”,新娘才下车(马)。女方嫁妆随新娘送男家后,男方查收嫁妆毕,要给持礼单者、跟新婆及运送嫁妆的帮手开付赏钱。然后举行结婚典礼仪式:一拜天地、再拜高堂、夫妻对拜、交换礼品(多为结婚戒指)、进入洞房。
有男方总管主持,大致有以下内容:介绍婚恋经过、拜天地、拜父母高堂(女方这时要正式地喊爸妈)、夫妻对拜(这时会有小的暴力行为,女方须警惕,不过一般都是善意的,不会搞成刑事犯罪。)
然后男方需要身背新娘上楼,男方最好于婚礼前一个月开始体力训练,否则尴尬。到家门口时,门上一般悬挂一件难以触及之物,需要男方肩抗新娘尽全力努力。
在郊区一带,娶媳妇的花轿到门庭,新娘头蒙花布,红毡铺地,有人搀扶,音乐齐奏,鞭炮齐鸣接到彩棚下,新郎立左,新娘站右,父母长辈坐在正中,此时宾朋高唱:
“男女才貌配一双,相亲相爱拜花堂。
五年生下三贵子,状元榜眼探花郎。
恩爱夫妻花花转,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交拜同入洞房”。

尔后夫妇互拜,喝交杯酒,并且有对酒歌。
沁县一带,新娘花轿讲究落在一床红被上,新娘索取“下轿钱”后,由一“全福人”相搀,踩着红毡进门。婆婆随后用笤帚在轿内象征性地扫三下,并取土一把,拿回家放在新房炕角席子下。这叫“扫轿土”,大约是和“不带娘家土”的习俗针锋相对,你怕带来娘家的土,影响娘家种庄稼,我偏要想方设法扫一些,以有利于自家的农事。
上党有些地方在新娘出轿后,要把谷草秆、麸皮、瓜子、花生、核桃、栗子等物大把大把地往新娘身上撒,同时念诵赞辞。这一习俗叫“撒草”或“撒喜果”,起源甚为古老,相传早在汉代即已流行。早先叫做“撒谷豆”,意在压避青羊、乌鸡、青牛三煞神。后来逐渐演化,从赶煞神转为求吉利。
【拜堂】
新郎、新娘进门后,接着就要“拜堂”,又称“拜天地”。拜堂的地方一般在洞房门前,设一张供桌,上面供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供桌后方悬挂祖宗神幔。新郎、新娘就位后,由两位男宾唱导,行三跪九叩礼,参拜天地、祖宗和父母。然后女东男西,行夫妻对拜礼。
婚宴时一般需要新娘新郎给来宾敬酒,新郎需要有一酒量大者替自己完成。宴后最好有男方车队送女方来宾回家。

【洞房】
拜堂完毕后,新郎、新娘在众人簇拥下进入洞房。要在洞房门前或门槛上事先放一马鞍,等新娘前脚刚跨过去,便立即将马鞍抽去。
入洞房时,由大伯子铺床,小叔子或婿家外甥提便盆。洞房内除了有一些生活用品外,窗户贴大红双喜字,屋内点大红花烛。沁县一带,洞房里摆着斗,斗内装有五谷、铜镜等镇物,用于照妖避邪。灯烛悬挂高墙,通宵不灭,俗称“长命灯”。夜半,男女新人要举行“敲升子”仪式,二人倒坐门槛喝疙瘩汤,俗称“儿女汤”。汤中放枣、花生、草节等,边拌碗里的疙瘩汤,边念诵一段民谣:“左手拌疙瘩,儿女一扑摊。”同时还敲梆子念:“邦邦邦敲升子,明年就生乖孙子,男的会念书,女的会扎花,坐下一板凳,起来一海楞。”体现了沁人对子女未来生活的憧憬。过去,从举行婚礼时就期待生子,在潞城一带,洞房门上常用的对联是:“喜今日银河初渡,贺来年玉树生枝”。新娘一进洞房,就有人把红枣、花生撒在床上,意味着早生贵子。
早先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行“合卺礼”。一般是新郎、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然后将两杯酒搀兑,两人换杯饮完。
在壶关一带流行洞房酒歌:

女:这盅酒,我敬你,当家主事全凭你。
男:这盅酒,我敬你,管米管面待亲戚。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遮风又挡雨。
男:这盅酒,我敬你,叫你生儿又育女。
女:这盅酒,我敬你,出门不要忘了妻。
男:这盅酒,我敬你,尊老爱幼守家底。

婚后第三天或第五天,新娘回门;第九天,新娘还要再次回娘家并小住几日,叫作“住九”。大凡男女新婚,房事必然频繁,若不找点借口让他(她)们分开几日,岂不对身体有害。看来,“住九”还真有些科学道理。壶关将住九叫“接九”,有“新婚不接九,死后不如猪和狗”的俗语。
上党和全国各地一样,都有“闹新房”的习俗。洞房之夜,热闹非凡。俗语说:“不闹不发,越闹越发”。民间还有“新婚三日无大小”的习惯,婚后三天,宾客、乡邻、亲友不分辈份高低,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新娘。人们认为,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还能驱邪避恶,保佑新郎、新娘婚后吉祥如意,兴旺发达。

【回门】
新婚次日上午,新人向户族及亲戚长辈行跪拜礼,受礼者向新妇赠送拜礼。家族中的平辈和晚辈也要来见新娘,俗称“分大小’或“见大小”,其意义是确认新娘在男方家族中的地位。这天,女家家长随带糕点和面食礼品,前来婿家向翁婆致贺,俗称“道喜”。
婚后第3天,上党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招嫁”,又叫“圆饭”的古老习俗。这一天,女家及其姻亲前来女婿家送饭,并来看闺女,生怕女儿初到婆家拘谨,吃不饱饭饿着。圆饭意味着确定与婿家的来往关系,如果不愿与婿家来往,便不来圆饭。沁县等地则叫作“看3日”或“打听三天”。
“回门”,即新婚夫妇双双回女方家省亲的习俗,也流行于上党各地,基本上是在婚后第五天的,也有在婚后第3天的,或在婚后第6、7、9、10以至12天的,因地而异。新妇回娘家,当日返回,叫回门,又叫走5日。若娘家专门派人来接,叫接5日。
民间把新娘从娘家嫁到婆家称为“进门”,所以才把新娘从婆家回娘家省亲称为“回门”。新婚夫妇一块回门,成双成对,又称为“双回门”。这一习俗从女婿方面来说,有感谢岳父、岳母恩德,拜会、结识女方亲友等意义;从女儿方面来说,则表示了出嫁成家后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心情。不过,深受初离家门、乍别父母的新娘欢迎的这一习俗,对于新郎来说,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且不说在女方亲友面前,新女婿要备受“品头论足”,单单是新娘的妹妹们,他就招架不住。这些放肆的女孩,把烟灰、黑漆往姐夫脸上抹,让姐夫吃包有辣椒、花椒的饺子,无所不用其极。新女婿在被戏闹的过程中不能发怒,即使手足无措,备极尴尬,也还得满脸堆笑,听凭发落。
上党一带回门时流行请女婿,即女家宴请新婿,此后,新婿方可择便到女家。过去,请新婿必须具请贴通知婿家,新婿还要在女家住九天,叫作住九。此间新婿“会亲”,不仅两亲家加深了了解,联络了感情,就是双方亲友也初步结识,为今后的往来打下了基础。
“回门”在上党大多数地方即算婚姻礼仪中的最后一项内容。然而这一带还有“住满月”一种习俗,婚后满一个月,新媳妇要回娘家住够一个月才返回婆家。至此,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人生大礼才算落下了帷幕。
新婚第一年,逢一定节日女家到婿家探望女儿,叫追节。追节一般两次。第一次是临近八月十五,随带礼品有成套的月饼和时鲜水果。第二次在临近春节,传统的礼品是花样面食,有灯糕、豆枕、面兔、剪箍等。现在普遍改用糕点。

结婚回门用不用周堂图?

结婚后,女方一般在1周后回门,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同,但是社会的进步已经破除了很多繁文缛节,不用再过多讲究一些无用的礼数。结婚后回门用不用周堂图我也不懂你说的什么意思,但是我的回答是不用。

你好,我不大明白嫁娶周堂图厨夫姑堂翁弟灶妇厨分别是什么意思,请您指教...

相关文章
猪女孩怎么样?

猪女孩怎么样?

十二生肖是一种迅速,善良,善良,简单的,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争斗,无论什么样的东西,它都是一个猪女孩面对它。一名猪女人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女人
2022-02-09
一个人的表现是什么?

一个人的表现是什么?

恋爱,当两个人已经习惯了微妙的另一方时,他们彼此相爱,他们喜欢彼此,当两者分开时,他们会特别想法,他们会互相思考。它属于兔子,感情更加微妙
2022-02-09
我总是抱着一个幻想,可以保留别人的黄道带

我总是抱着一个幻想,可以保留别人的黄道带

事实上,有很多人有幻想。他们希望这个世界的发展与他们想象的人一样,这并不难以拯救一些失去的人。这种总是在过去生活的人实际上是很多
2022-02-09
哪个黄道十二生肖最容易通过别人的思想观看

哪个黄道十二生肖最容易通过别人的思想观看

在生活中,品种的形状是,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了解你的颜色,但是每个人都会说出颜色,有些人是人际关系的愚蠢,有些人总是这是一个穿着别人的思想的巨大作用
2022-02-09
库存努力使大量十二生肖

库存努力使大量十二生肖

库存努力使大量十二生肖我想知道谁会?可以说大多数人期待大多数人的愿望,特别是如果他们不必努力工作。但是,曾经有一件馅饼落在一开始之下,更多是尝试努力交流
2022-02-09
由于方式,我总是有很大的损失。

由于方式,我总是有很大的损失。

在生活中,你会因为粗心的心而做一两件事?有时老板会原谅你,毕竟,你只是在工作中,我不熟悉这个,但如果时间很长,你仍然继续提交,那么你不能怪上司。让我们来看看
2022-02-09
腐烂的桃花的四个主要僵尸

腐烂的桃花的四个主要僵尸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桃花将是幸运的,还有一个好的桃花,更好,但如果它是腐烂的桃花?你还希望,更好,更好吗?绝对不是,腐烂的桃花真的很困扰。这种桃子不如
2022-02-09
生命没有激情,与黄道带已成为一种习惯

生命没有激情,与黄道带已成为一种习惯

不要追随波浪,如果你按照流程,那么这个人会出现一个特殊的行走死亡。然而,在这个顽固的社会中,有很多人都会成为一名行走的死者。那么,十二年十二岁的谁在那里
2022-02-10
不知道如何沟通,永远生活在你自己的黄道带世界中

不知道如何沟通,永远生活在你自己的黄道带世界中

我们周围有这样的朋友:他们喜欢独自旅行,就像他们自己看电影一样,通常不会和朋友聊天,似乎有一个星球。他们有一些内向,也没有良好的沟通,所以他们总是被遗忘
2022-02-10
本命年属虎穿戴什么可以消灾避难 猪形饰物让生肖虎消灾避难

本命年属虎穿戴什么可以消灾避难 猪形饰物让生肖虎消灾避难

2022是壬寅虎年,属虎人在今年是本命年,为了防止本命年流年不利,运势坎坷,属虎人可以选择佩戴一些吉祥物或者穿一些喜庆颜色的衣物来帮助自己平安度过本命年
2022-02-10